皇冠24500足球手机版教师刘映琳博士、赖致轩博士、吕大永博士的论文先后在Finance Research Letters、中国管理科学、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Applied Economics期刊接受并录用。其中《Finance Research Letters》是金融学国际知名期刊,影响因子9.848(JCR金融学领域的一区)。
论文1:The driving factors of China’s carbon prices: Evidence from using ICEEMDAN-HC method and quantile regression,YingLin Liu,Jingjie Zhangand Yan Fang,被期刊Finance Research Letters(SSCI Q1,校A1级)接受并录用
摘要:为了研究中国碳价格的影响因素。我们以广东为例,使用ICEEMDAN-HC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来研究不同时间段和市场条件下碳交易价格驱动因子。我们考虑了四个驱动因子,分别是:金融市场、能源市场、环境和政策因素以及宏观经济因素。结果表明,影响中国碳价格的驱动因子在短期、中期和长期不同时间尺度下各不相同,长期的驱动因素始终与原始数据集的驱动因子一致。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影响因素也不同,在极端市场条件下,影响程度呈现非对称的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的碳市场的影响因素是分区域性的,主要由金融市场和能源市场等市场力量推动。
录用通知:
论文2:我国粮食能源的跨市场风险传染与外部冲击, 作者:刘映琳 方艳 杨金强,被期刊中国管理科学(CSSCI ,学校A2级)接受并录用
摘要:为了考察我国粮食能源安全问题,本文构建了跨市场的“粮食-能源-金融”三部门系统,采用DAG、CoVaR、网络拓扑等方法,研究了系统内的风险传染和系统外的风险冲击。研究表明,我国粮食能源的风险来源在新冠疫情的作用下由原先的国际主导转变为“双循环”的双轮驱动。粮食-能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中心随疫情的发展由国际原油市场转变为国际农产品市场和中国金融市。淝慷群头较蚓⑸谋。而在诸多外部冲击中,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国际大宗商品波动是影响我国粮食-能源-金融系统安全的主要外因,所获结论为我国粮食能源安全的风险预警以及指标选择提供了新的依据。
录用通知:
作者简介:刘映琳:讲师,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22年),加拿大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风险管理、行为金融、能源金融等。曾在SCI与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担任《国际商务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等期刊审稿人。
论文3:Supply chain green strategy considering manufacturers’financial constraints: How to manage the risk of green supply chain financing,Zhixuan Lai, Gaoxiang Lou,Linsen Yin, Haicheng Ma, Xuechen Tu,被期刊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AJG三星,学校A2级)接受并录用
摘要:在制造商资金约束的绿色供应链中,供应商绿色战略的选择是一个难题。本文研究了两类单一维度的绿色战略(绿色实践与融资策略的组合):绿色供应(Green Supplying,GS)和绿色制造(Green Manufacturing,GM)。GS战略是指供应商自己开展GS实践;GM战略是指供应商向制造商提供绿色信贷担保,帮助制造商开展GM实践。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旨在揭示GS战略和GM战略的有效性以及供应商对这两类绿色战略的偏好。结论表明,相较于不实施绿色战略的基准案例,GS战略可以有效的提升供应商利润,但GM战略却并不一定;即使GS实践的单位投资成本较高,供应商还是应该在绿色信贷担保系数较高和制造商初始资金较低时实施GS战略。此外,本文将绿色营销(Green Marketing,GA)纳入到GS和GM战略中,研究了两类双重维度的绿色战略(GS-with-GA和GM-with- GA),分析了单一维度和双重维度绿色战略的优劣。该部分的结论表明,相较于单一维度的绿色实践战略,当需求不确定性水平和制造商初始资金均较高时,双重维度的绿色实践战略并不能给制造商带来更高的收益。
录用通知:
作者简介:赖致轩,讲师,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22),香港理工大学(Polytechnic University)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访问博士生(2021-2022)。主要研究方向: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绿色供应链管理。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二项。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十届中国能源经济与管理年会优秀研究生论文一等奖。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并担任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期刊审稿人。
论文4:Forecasting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is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better? Qingsong Ruan, Jiarui Zhang,Dayong Lv(通讯作者),被期刊Applied Economics(SSCI Q3,学校B1级)接受并录用
摘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比传统的宏观经济变量反映了更多与汇率波动有关的信息,因此在预测汇率波动方面可能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基于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包括日本、英国、欧元区、巴西、俄罗斯联邦、印度和中国)的数据,本文提供了样本内和样本外的证据,表明两个经济体之间的EPU差异在预测汇率波动方面优于一系列宏观经济预测指标(例如GDP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率波动),这也得到了蒙特卡洛实验的支持。此外,机制分析表明,EPU差异的增加与外汇交易活动的增加和双边贸易的减少有关,这有助于解释EPU对汇率波动的预测能力。此外,我们发现,EPU可以预测汇率波动的长期和短期成分。我们的主要研究结果在使用其他替代指标或控制内生性后是稳健的。
作者简介:吕大永,副教授,本、硕就读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并于2018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观市场结构、资产定价实证与公司金融,已在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Accounting and Finance、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Economic Modelling、《计量经济学报》、《系统管理学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期刊上发表SSCI、CSSCI、SCI检索论文二十多篇,并担任多个高水平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以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各1项,并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